学会品鉴,是每位酒类爱好者的终极追求。具体到白酒领域,从酒体的纯净度、闻香时的舒适与协调感,到入口的口感、回味的持久性,甚至第二天的身体反应,都可当作评判一款白酒品质的标准。如果一家酒企能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高水准,则充分体现了其对质量的严格把控与执着追求。
茅台作为白酒行业的代表,以“稳定且卓越的品质”享誉市场。具体而言,茅台酒凭借其强大的品牌粘性,成为了千亿级的明星单品;在数百元的口粮酒市场,茅台酱香系列酒也在各个产品线上稳固占据一席之地。近年来,茅台逐渐完备和提升其质量管理上的水准,荣获了多个国内外重量级的质量奖项。
实现高品质似乎不难,但能保持长期的高品质却需要一个集团的努力。2024年10月8日,茅台集团2025年度生产·质量大会(下造沙工作会)召开,从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能够正常的看到茅台酒生产的所有的环节对于质量的“较真”。
自2013年从下造沙工作会更名以来,茅台酒生产·质量大会成为茅台每年的标志性事件,不仅为过去一年的生产工作划上句号,也预示着新一年的生产即将启动。而更名后的“质量”二字的加入,充足表现了茅台集团对生产目标中最核心的关注与追求。
“茅台的生产是正常的、质量是稳定的,整个生产质量是全部符合茅台标准的。”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为2024年度的生产定调。根据大会现场发布的《2024年度生产工作报告》显示,茅台制曲、制酒等生产目标全面实现,甚至超额完成,此外在技术探究、酿造队伍建设以及生产保障方面实现了全面的进展。
具体到生产中而言,茅台在不同的环节设置了对应的目标。在制曲环节,以“稳定质量”为目标,通过科学生产调度、狠抓工序执行,最终使得关键指标保持在近年较优的水平;在制酒环节,在茅台酒的七个轮次中,进行控前期、稳中期、最终实现“优质稳产”的目标;在勾贮环节中,则通过库房利用率、勾兑合格率、基酒利用率、当季产成品率实现“四率协同”目标;在包装环节,实现了从基酒供应、包材保障和产品管控等方面“稳供提质”。
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简单,过去5年,茅台集团累计开展创新项目500余项。通过技术攻关,茅台相关团队加深了生产酿造过程及机理的认识,并针对相应诱因形成了应对措施,确保了生产质量结果趋向稳定、合理。
公开资料显示,一瓶茅台酒从投料到出厂,约需8100多人次的人工参与。环节越复杂、规模越庞大,越考验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把控。
看似简单的制曲,实际上曲料的磨碎度、拌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最终成果。而在制酒过程中,投水量、润粮温度以及糊化时间均会影响到产量以及品质。因此,仅在2024年,茅台就在制曲方面开展了13项探索实验,在制酒环节开展了14项生产探索实验。
在包装环节,茅台对产品管控的要求已经严格到小数点后第四位,2024年的产品一次抽检合格率为99.9998%,这背后是包装工人每1分半要完成一箱茅台酒封箱,贴标员每两分钟要查看一遍瓶标是否标准。每一个细节的把控,最终形成了茅台整体品质的稳定。
在茅台的高质量生产背后,还有大规模的保障队伍。生产调度保障,以“重计划、强调度、做保障”为工作核心,制定下发生产计划8份,细化分解生产工作任务1235项,高效解决了包材供应等问题80余项次;在物资供应方面,实现了优质、足量、及时,采购、供应质量指标达成率100%,茅台酒用原料抽检、验收、包材验收均实现了极高的合格率,供应及时率达100%;据悉,即使在节假日期间,茅台的相关保障团队依然在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大会不仅全面总结2024年生产质量工作成效,还科学谋划2025年度各项工作任务,除了对各项生产计划提出目标之外,还通过六个方面做了具体的部署,包括持续深化“质量是生命之魂”信仰、持续提升生产管控效能、深入践行ESG绿色化发展理念、强化技术攻关与创新、持续做好酿造队伍打造,突出“优选、优育、优用”、持续增强生产保障能力等方面。
对于2025年度生产质量工作,张德芹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精耕深耕质量,确保茅台质量的持续稳定;二是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推动茅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三是爱我茅台、团结拼搏,营造“酒香、风正、人和”的氛围;四是坚持奖勤罚懒、结果导向,塑造奉献茅台的良好风气。实际上,这背后是茅台对“数据+经验”“过程+结果”生产指导模式的深化运用,也是茅台“时、空、法”茅台匠心质量管理模式的体现。
据悉,为高质量生产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也在这次大会中得到了表彰,这中间还包括15名白酒评委,除此以外还有148个班组获得“2023年度质量信得过班组”,54名茅台员工获得“第三届优秀班组长”,12对师徒获“2023届优秀师徒”。这些人,既是茅台酿造队伍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将茅台质量观植入到更多茅台人心中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