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93333165
极速体育直播高清
新闻中心

追寻历史脚步:青岛啤酒一个永远不老的传说(组图)

时间: 2023-10-02 15:14:49 作者:

  1898年德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占据了青岛。后来,由于远离本土的德国士兵没有啤酒喝,德皇威廉二世遂派人用海轮将酿造啤酒的设备运到了青岛。1903年8月15日,英 、德商人共同出资建造了“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这也正是青岛啤酒的前身。

  在美丽的青岛,有两种液体泡沫是最多的,一种是海水的浪漫泡沫,另一种则是青岛啤酒的激情泡沫。飞扬的泡沫湮没了蓝色海岸 ,无尽的激情释放了魅力岛城,在泡沫与激情的喷发与宣泄中,青岛醉了。

  青岛啤酒与青岛这座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品牌与一个城市同名,这本身就说明了一切。青岛啤酒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也正好是青岛这座城市成长的历史。此前,一位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曾如此表示:“外国人认识中国通常有两种途径,一个是通过孔子,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青岛啤酒。”显然,历经沧桑的百年青啤,慢慢的变成了无法替代的“中国文化符号”。

  进入位于登州路已有108岁高龄的青岛啤酒厂,首先映入眼帘的雕塑是由阿拉数字“1”和两个圆圆的酒桶构成,名为“百年颂”。它是在2003年8月15日,为了迎接青岛啤酒百年华诞而设立的。“1”像一面旗帜,代表青啤人永争第一的精神;两个酒桶拼成两个“0”,又像两个车轮喻示着青岛啤酒滚滚向前。

  再往前走,是两栋典型欧洲建筑风格的红楼,这就是青岛啤酒厂的建厂原址。大门左侧的楼房是当年的生产车间,右面的是办公楼,它们虽然经历了百年的风吹雨打,但这两座楼依然保持了原有风貌,现在已经成为青岛市唯一拥有百年历史的工业建筑。如今,这两座红楼已被开辟为国内唯一的啤酒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一份份资料,一张张照片,一件件保存完好的设备,一个个复制出来的生产场景,把我们带入了百年青啤的时光隧道……

  19世纪末,德国威廉二世皇帝根据青岛近海的一座小岛小青岛,把强行占来的这片土地定名为青岛,这就是青岛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作为青啤博物馆的经营管理者,馆长董方向记者讲述了青岛啤酒的由来。

  1898年德国通过与清政府强行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将青岛这座城市据为己有。当时的德国民众嗜啤酒如命,德占青岛初期,远离本土的德国士兵因没有啤酒喝,遂写信给德皇威廉二世抱怨此事,威廉二世对此表示理解,并派人用海轮将酿造啤酒的设备运到了青岛。1903年8月15日,由英、德商人共同出资40万墨西哥银元(相当于如今2800万元人民币)建造了这家啤酒厂,起初名为“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年生产能力为2000吨。而如今,这家啤酒厂仅一天就能生产啤酒2000吨。

  在青岛啤酒的老生产车间,还有一台制造于1896年的西门子电机。直到1995年,这台西门子电机仍在使用,这也是西门子公司现今存有的最古老的一台电机。据说,西门子公司一度想用一套现代化的生产线交换这台电机,但都被青啤人婉拒了。因为青啤人对青岛啤酒怀有一种极深的情感,他们对于青岛啤酒的喜爱也已经也注入到了这台老电机里。

  “虽然机器很老了,不过青啤人保护得更好,”青岛啤酒博物馆馆长董方介绍说:“另外一台在其他几个国家的,早已经破烂不堪了 。”

  100多年前的青岛啤酒厂,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最先进的啤酒厂。早期的青岛啤酒商标,用的是小青岛的灯塔;如今,青岛啤酒的商标,用的则是栈桥上的回澜阁,而回澜阁和小青岛都是青岛的城市标志。这也说明青岛啤酒与青岛这座城市的关系是水融,不可分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占领青岛。1916年9月16日,日本人以50万银元买下了青岛啤酒厂,并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当时使用的商标有麒麟、朝日、扎幌、青岛四个品牌。日本经营者精打细算,还把生产淘汰的酵母废物利用,制成“维他益片”,供应给日本军队和日本侨民。这是因为啤酒酵母中富有丰富的维生素,这种“维他益片”也就是如今的食母生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体消化。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啤酒厂回到了中国人民手中,由国民政府经营。当时,作为国民政府要员的陈果夫曾经来到青岛啤酒厂,安排生产和出口事宜。

  如今,在青岛啤酒博物馆,我们还能够正常的看到拍摄于1947年的青岛啤酒的广告宣传片。据称,这是我国最早的电影胶片产品广告,这也是啤酒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啤酒厂改名为“国营青岛啤酒厂”。在一张拍摄于1950年10月1日的照片上,作为青岛市欢庆第一个国庆节的队伍之一,青岛啤酒厂的工人走在了排头位置,从中或许能够准确的看出当时的青岛啤酒厂在青岛市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啤酒的一大亮点就是出口,远销到了中国澳门和中国香港地区,出口创汇额占全国同行业的98%。1963年,青岛啤酒获得第一枚国内金质奖章……

  计划经济时代,在普通的酒店和商场里根本见不到青岛啤酒,想买青岛啤酒需要凭介绍信和酒票。如今,在青岛啤酒博物馆里 ,还留存着青岛市人民政府为钓鱼台国宾馆购买100箱啤酒而开具的介绍信。

  那改革开放之前的青岛人怎样喝散啤呢?据介绍,那时喝散啤都要到饭店排队去打,因为别的地方不准卖。人们常常手里拎着暖壶、铝水壶,一等就是一个小时。如果是在饭店里喝散啤,则会见到两种“酒具”:玻璃罐头瓶和吃饭的大碗。服务员把大碗摆在柜台上,拿起舀子,从大缸里舀上满满一舀子啤酒,从头开始一碗一碗地把啤酒倒在里面,顾客则排着队端走自己的酒碗。而这段大碗喝啤酒的历史,持续了至少20年。

  如今的青岛人用塑料袋打散啤,在全国成为一绝。青岛市民下了班,顺便打上几斤散啤,那是半袋黄色清澈的啤酒加上半袋白白的泡沫,回家后先找个地方挂起来,忙活好了晚上的饭菜,一只手提着塑料袋,另一只手拎起塑料袋的底端,把含着凉气的散啤倒进杯中,就这样,晚饭开始了。而在青岛的餐馆、小吃摊上,塑料袋装散啤也随处可见,青岛人的豪爽、热情便洋溢其中。

  啤酒是激情和狂欢的代名词。1991年,青岛啤酒发起和创办了第一届啤酒节。啤酒节首次举行,便吸引了省内外40个啤酒生产厂商携近百种品牌的啤酒来青参节,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啤酒厂或代理商参加了展销和交流。

  为期8天的首届青岛国际啤酒节,赢得了各方的广泛赞誉 ,由此确立了啤酒节作为青岛最大节庆活动之一的地位。当时就有人评价说:啤酒节使得青岛这座美丽、浪漫的城市更富有魅力了。就这样,一个企业与一个节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夏秋季节,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都会翻滚起金黄色的快乐海洋。

  至今,青岛国际啤酒节已经连续举办了20届。统计显示,2010年第二十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30万人次,消费啤酒1007吨,直接拉动了旅游、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相关行业发展,全市范围内的星级酒店、商务酒店、青年旅馆甚至会出现了一床难求的局面。而节日期间,聚集的巨大客流和商机 ,对青岛市的经济贡献明显超过每年的“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

  同时,作为特色文化的载体,啤酒节对加快青岛与世界的交融并进也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啤酒节已多次蝉联中国十大节庆之首,成为与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相媲美的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推动了青岛由城市品牌向品牌城市的转变。

  1993年,青啤A股股票发行和认购申请情景。上世纪40年代日占时期推出的青岛啤酒广告三义图。

  1919年建厂的青岛华新纱厂,是民族资本在青岛建的一个大型工厂。(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如果你参观过青啤博物馆,一定知道那里有一张珍贵的老照片,那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亲笔签名的一张照片。

  1990年3月,青岛啤酒考察团到美国考察,位于华盛顿的北京饭店准备了最好的包间设宴款待,这里因为有正宗的北京烤鸭和青岛啤酒而闻名。说来也巧,那天酒席尚未过半,酒店就突然接到通知,说布什总统要来酒店用餐。这让饭店经理有些措手不及,于是,热情的青啤人主动、礼貌地让出了VIP包间。

  布什得知此事后,来到青啤考察团用餐包间,向考察团成员一一问候。临别时,他握住考察团领队的手,说:“青岛啤酒为美中两国人民增进友谊和相互了解搭起了桥梁。我们喜欢青岛啤酒!向你们员工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时隔半月,回到青岛后的考察团成员收到了带有布什亲笔签名的照片,上面写着“最良好的祝愿!乔治·布什”。

  2002年,法国巴黎。在这一届法国农业展览会上,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与法国啤酒协会主席一起来到青岛啤酒的展厅前,希拉克开心地说:“我很喜欢青岛啤酒,也很欣赏中国文化,青岛啤酒让法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了中国,增进了两国的商贸交流,在法国很有知名度。”2004年 ,还是法国巴黎,在中法建交40周年纪念日,有3家中国企业因为“对促进法中两国的经贸交流和增进两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所作的贡献”而得到表彰,其中就有青岛啤酒。

  老布什总统、希拉克总统对青岛啤酒的钟情,一时传为佳话。浓郁的麦香、醇正的风味让远赴重洋的青岛啤酒赢得了一批又一批口味挑剔和考究的消费者,在人们的惊叹中风行全球。青岛啤酒,让世界领略了中国啤酒的风采。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也曾说过:“我记得在美国读书的时候,1988年第一次喝到的中国啤酒,就是青岛啤酒。青岛啤酒确实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个品牌,而且现在也是最有名的品牌,美国人可能不知道中国别的东西,但是都知道TsingtaoBeer。”

  1993年7月15日,第一家来自祖国内地的、按国际惯例改制并上市的企业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天在香港成功挂牌上市。上午10时,香港联交所大厅,当彩色显示屏上跳跃出一个崭新的证券代码“168”时,大厅内爆发出一阵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欢声雷动。

  尽管国际长期资金市场对中国的国营企业所知不多,但青岛啤酒凭借其在海外广泛的知名度和良好口碑令广大投资者趋之若鹜,短短七天的认购时间里,青岛啤酒获超额认购110.5倍,冻结资金达851.8亿港元。

  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交易大厅内,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几百位嘉宾出席了青啤挂牌仪式,这中间还包括当时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司司长金建栋、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乌兰木伦和香港证监会主席罗德韬、联交所主席李业广、副主席陈葆心和行政总裁周文耀等一大批证券界的风云人物。

  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庆典。以往香港联交所的新股票挂牌仪式都要开香槟庆祝,希望股价不断弹升,当天青岛啤酒的上市仪式,一反传统,嘉宾们手举的是一杯杯泡沫四溢的金黄色青岛啤酒,这是为了庆典而专门从青岛运来的新鲜啤酒。醇厚的酒香弥漫整个交易大厅,青啤公司的代表们与各界来宾举杯畅饮,彼此共祝“一路发”(168,青岛啤酒股票代码的谐音)。

  作为祖国内地发行的第一只H股股票,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内地公司开始进入国际长期资金市场。此后,青岛啤酒又顺利地在上海上市发行A股。

  青岛市市北区的登州路,如今被改造成了啤酒一条街,以啤酒宫和啤酒吧为中心,一些以啤酒为主题的饭店和酒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青啤的很多职工是家族传递的,青啤人很热爱自己的企业,一些老青啤人更像是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青啤的一切。如那套保护得很好的西门子电机,如留存在发酵车间里的需要注意的几点,再比如,不允许女工进入,因为女工擦的雪花膏会串味道,甚至是男职工,到车间上班前也不允许吃刺激性的食物,北方人常吃的大葱、大蒜,在这里却是被严格禁止的,道理和那雪花膏一样,会因串味而影响啤酒的正宗味道。

  一位老员工的话,说出了若干青啤员工对老啤酒厂的感情,老人从15岁起学习酿造啤酒,在啤酒车间工作了一辈子,而他的儿孙们也全部继承了他的事业,他说自己才是真正的啤酒之家,他还说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天气晴朗的傍晚,坐在老厂房的门口望着那些欢乐的年轻人。

  来青岛,最好喝喝青岛啤酒的原浆酒以及当天酿出的黑啤,如果不参观博物馆的话,就到啤酒宫去,在那里就能找到它们。

  从啤酒博物馆出来,行走在仿古的啤酒街石子路上,让人感慨颇多。历史和文化的东西只有时间能雕琢,时间雕琢一切的价值不在于其加在某一事物上单纯的数字,就像一个人慢慢长大一样,时间能让一个品牌的产品和气质更成熟诱人。

  青啤美好而凝重的信念,以及在这种信念下所创造出的美好和幸福,已经渗透在青岛的每一寸光阴中,过去是,美好的未来也是。

  青岛啤酒与这座城市相伴,一同穿越了百年的时光。啤酒滋润了青岛的文化品格,沙滩、啤酒、烤肉、辣蛤蜊,慢慢的变成了青岛的生活方式,夏天的市井风情,永不消逝的城市景致。青岛啤酒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也见证了青岛由欧韵小城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转变,它已经流淌在这个城市的血液之中。

  青岛作为一个城市的崛起,与青岛纺织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02年,“德华缫丝厂”投产时,青岛开始有了现代意义上线年周学熙收购“德华缫丝厂”,之后设立了华新纱厂,这是青岛历史上第一个建厂的现代民族企业。

  华新纱厂的建立,是一个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1913年,华新开始买地置厂,当时青岛还没有纺纱厂,但不巧第二年就碰上日本侵华,办厂一事被搁置。一战结束后 ,华新才真正地建立起来。但是,当时日本利用不平等条约已经在中国开办了4个大纺纱厂,这就注定了华新纱厂一出生就要面对“一对四”的不公平竞争。

  与日企相比,华新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但是,它没有倒下去,而是成为当时国内纺织工业中的佼佼者。“华新纱厂顽强的背后也有着无数感人的故事,因为当时的纺纱机器是从英国买进的,中国工人都不会使用。周氏兄弟就亲自打开每台机器的包装,检查机器,仔细地查看、学习说明书,亲自把一台台的机器安装好,然后教工人们怎么样去使用。这样的亲历亲为、踏实肯干的老板,也给工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感动。”青岛文史专家鲁海介绍说。

  日商妄图以强凌弱,多次提出收购青岛华新纱厂,遭到断然拒绝。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又多番逼购,华新纱厂上下同心,坚持斗争,力拒强敌,一直到“七七事变”以后 ,日军登陆,日商宝来纱厂强迫购买该厂。华新纱厂职工及时转移沪上,由周志俊为经理,开办信和纱厂,惨淡经营着。抗战胜利后,经一年多反复交涉,终将青岛华新厂收回,青岛华新纺织印染厂得以恢复。

  青岛解放后,华新纱厂分为两部分,纺织厂即现在的国棉九厂,另有一个印染厂。

  在青岛,除了青啤、华新纱厂以外,振业火柴厂也是一个历经沧桑与锤炼的百年老厂。“打造这家百年老厂的,是丛良弼。他得到过孙中山先生的接见,在孙中山先生发展实业,振兴中华的鼓舞下,1913年在济南建立振业火柴厂,这是北方最早的火柴厂,1928年迁厂到青岛,青岛的民族火柴业开始崛起。当时,虽然造火柴很简单,但中国人用的都是外国产的火柴,所以也叫洋火。振业火柴厂建成后,周围已有日本的3个火柴厂,它一样是求生于夹缝之中。”鲁海说。

  虽然生存环境恶劣,但振业火柴厂的产品质量丝毫不逊于日货,销量甚至还远超于日本火柴。它以只生产硫化磷火柴、坚持用国产排梗机、坚持用高成本热胶保证质量的做法,名声远扬,“振业”一度成了高质量的代名词。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 ,全国各地掀起了日货的群众运动,国产火柴更加受到群众欢迎,销路大畅。这个百年老厂,在当时的青岛民族工业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1955年4月,青岛振业火柴厂与青岛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合并为公私合营青岛振华火柴厂,也就是后来的青岛火柴厂。

  A16、A17版文/记者 娄花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责任编辑:Newshoo)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是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昨日周四20:15,欧洲央行公布了最新的利率决议。宣布直接加息50基...


上一篇:“啤”字居然是这个来头?这些青岛“冷知识”你一定不知道! 下一篇:英特尔新旗舰Ultra 9 285K包装盒造型揭晓箭湖系列CPU即将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