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93333165
极速体育直播高清
新闻中心

根除“白酒乱象”需要行业自律和有效监管

时间: 2024-08-04 05:19:37 作者:

  央视曝光白酒勾兑乱象后,有质监部门人士称,因为固态法和液态法生产的最后结果都是乙醇,检测难成为监管瓶颈。但强化对白酒行业的效益监管已刻不容缓,白酒行业需要诚信、自律。不如此,“白酒乱象”就难以根除。

  4月15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播报了《不明不白的白酒》。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期节目迅即引起各方关注,引来一片热议。

  央视这期节目聚焦点有二。其一,市面上酒瓶标签配料清单里标明粮食酿造的白酒是否都是粮食酿造?调查的最终结果:不少用食用酒精加水勾兑的白酒穿上了粮食酒的“马甲”。其二,为何需要往用酒精加水勾兑的白酒里放酸、酯、醇类物质?调查的最终结果:可以增香、增稠,改善白酒的感官,使之“看起来像是陈酿的老酒”。

  这两个聚焦点曝光了“白酒乱象”,晒出了行业潜规则,摆出了缺德厂家以假冒真,欺骗、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铁证;并顺手牵出了“到目前为止,在公开报道中还没看到酒类添加剂作为白酒塑化剂来源之一被调查”的“羊”。

  央视这期节目做了必备的“功课”: “依照国家规定,白酒里究竟能不能添加食用酒精或者香精香料这些添加剂呢?答案是,可以。国家认可的白酒生产方法有三种,用纯粮食酿造的叫固态生产法,此外还可以用食用酒精和香精香料勾兑生产或者在原酒里添加酒精和香料生产,这后两种方法叫液态法和固液态法。也就是说勾兑酒是没问题的”。

  在澄清以上问题之后,央视记者矛头直指白酒制假、售假“关键是这勾兑出来的酒是不是真的按勾兑酒来卖。”

  《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GB10344-2005代替GB10344-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已于2005年9月15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从2006年10月1日起执行。

  《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对饮料酒 (alcoholic beverage)的定义是:“酒精度在0.5%vol以上的酒精饮料。包括各种发酵、蒸馏酒和配制酒”;对蒸馏酒(distilled spirits)的定义是:“以粮谷、薯类、水果等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经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的饮料酒”。

  《通则》规定:饮料酒“在酿酒或工艺流程中,加入的水和食用酒精应在配料清单中标示”,甚至规定“各种原料、配料应按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加入量从多到少顺序列出,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详见“《通则》5.1强制标示内容”)

  “《通则》4.4”还规定:“预包装饮料酒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以虚假、使消费的人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饮料酒;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

  如果不是“脑残”,只需将央视记者了解的真相与《通则》一对照,就能判断《焦点访谈》这期节目所曝光的酒厂是不是真的存在制假、售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用酒精加水勾兑白酒假冒纯粮酿造的白酒慢慢的变成了心照不宣的行业潜规则,但是,当2012年8月22日古今贡酒发布半年报泄露“天机”时,还是引起舆论哗然。这本应是制假售假酒企反躬自省、改弦易辙的契机,可是习惯了穿“马甲”的它们却依然故我。

  2012年11月初,在成都举行的中国酒精工业2012年年会上,面对各界对白酒添加食用酒精的关注,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王琦表示:食用酒精一般为粮食发酵而来,在白酒3种生产方法中有2种是允许添加的,只是白酒企业害怕消费者将食用酒精等同于工业酒精而产生误解,因此不愿向消费者说明。

  其实它们最终害怕的是赚不到钱,因为“原酒最低要一万八千元一吨,而酒精加水勾兑后只要三千元一吨,只有原酒价格的六分之一。”“不愿向消费者说明”就可以不说明,那还要《通则》干什么!

  这次会上,还公布了一个数据:2012年1—8月,我国食用酒精产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达到468.58亿元。能确定,这些食用酒精不可能全部用于勾兑白酒,但这个数据却依然那么令人震撼!

  逐利是企业的天性,符合市场法则,无可厚非;但企业逐利必须坚守两条底线,一是法律的底线,二是道德的底线。因为违法会被究,缺德要完蛋。这两条底线相对而言,守法易,厚德难。因为法律具有威慑力,强制性;而坚守道德底线主要是靠自律。古训有“君子生财,取之有道”。这个“道”不仅指生财行为要符合伦理道德规范,而且要符合“天道”,即自然法则。生财无道,必遭人们唾弃;与“天道”逆行,就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智慧而厚德的商人为何需要奉消费者为上帝,视消费者为衣食父母?因为消费者就是未直接与厂商签约的生意上的合伙人。这就要求厂商在面对消费者时要自觉体现契约精神,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

  央视这期节目播出后,有质监部门人士称,因为固态法和液态法生产的最后结果都是乙醇,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无法判断是固态法还是液态法、固液态法生产的白酒,检测难成为监管瓶颈。

  有句老话,叫做“办法总比困难多”。理化检测仅仅是监管的手段之一,在“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无法判断”的情况下,其实还有很多“笨”办法,如现场监控,达标验收,虽然下的力气多一些,干的时间长一点。所谓事在人为强调的就是“为”。

  也有媒体指出,近年来出台的白酒业国家标准非常多。除各种香型的国家标准外,有食用酒精国标、液态法、固液态法、固态法的国家白酒生产标准,白酒厂卫生规范国标、《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等等,但由于监管不力,大量的白酒生产企业乱用标准或不按标准违法生产的现象十分突出。

  “大部制”或能理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监督管理机制,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因分头、分段管理而导致的扯皮、推诿等问题。

  强化对白酒行业的效益监管已刻不容缓,白酒行业需要诚信、自律。不如此,“白酒乱象”就难以根除。


上一篇:2022年白酒行业最新政策法规盘点 下一篇:绝版?新发布的苹果设备包装盒中简直都没有苹果贴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