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但是还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朋友不清楚最低工资标准。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聊:最低工资标准是啥意思?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是什么?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赶快来学习一下吧,马上来了解下吧,看完大家就清楚了。
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为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而强制规定用人单位必需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报酬。《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每年会随着生活费用水平、职工平均薪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由当地政府进行调整。
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要考虑的因素有:当地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薪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确定的方法通常有比重法和恩格尔系数法。比重法是确定特殊的比例的最低人均收入户为贫困户,再统计出其人均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加上一个调整数。恩格尔系数法就是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再乘以赡养系数,加上调整数。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薪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
上海人社局印发《2021年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提出,稳慎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示,今年拟按规定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待有关统计数据发布后,拟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方案,并按程序报批后发布。
多地调整会加快全国调整节奏吗?杨保全告诉中新经纬记者,多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并不代表全国的调整节奏就必然会加快,因为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与调整要考虑各地居民每年的生活费用水平、职工平均薪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职工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水平、失业率等因素。
除此之外,更要处理好保障职工最低劳动报酬权益和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既要满足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及其赡养人口基本生活的需要,又要确保企业可承受最低工资上涨推动的人力成本增加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两者要把握好一个相互协调平衡的度。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实施以来,其受益面逐步扩大,全国31个省市都实施了最低工资标准。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对于保障职工的劳动权益和合法利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克扣工人工资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维护社会稳定;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为劳动关系中的劳动报酬部分提供了一个法律依据,有利于正确确定劳动关系,也为企业搞好内部分配提供了一个基础。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为深化企业内部工资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加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工作提供了基础。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有利于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更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能直接带来工资增长,主要是通过提升一线劳动者的基本工资和加班费基数的方式促进劳动者的工资增长。如果不调整最低工资,企业一般很少会主动普调一线月份,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浙江6省份的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了2000元。其中,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达到2420元,为全国最高。在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方面,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元大关,其中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为25.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