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餐饮外卖对配送食品进行封签,要发挥功效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培育消费者新消费习惯和市场新交易规则,无法立竿见影,需要监管部门的久久为功的耐心、韧性。
该封签经过特殊处理,一旦撕开即刻损毁,无法重复使用,其是否完整是判定所封封口是否被打开的重要依据。
“食安封签”可以概括为四类。一是商家个性版,如西贝、麦当劳等企业自行设计的封签;二是平台通用版,由平台设计基本样式,供商家使用;三是商家定制版,由平台设计基本样式,由商家添入个性要素所形成的封签;四是公益宣传版,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单位设计、免费发放的封签,用于宣传和推广使用。
二是明责任。外卖在商家、送餐人员、消费者之间传递,只有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封签是否破损是认定各方责任的重要证据。封签完整的,责任由前手负责;封签破损的,后手有权拒绝收货。通过封签是否破损来判定责任,简单、便捷、经济,改变了以往的纠缠不清或繁琐冗长。
三是增信任。消费因需求而产生,因信任而开始。互联网的发展已经逐渐改变生活。一方面,这种改变让距离不再成为障碍。通过外卖,消费者不出家门或者办公室就能够吃上热饭,享用到美食。另一方面,这种改变又让距离成为问题。消费者因为看不到加工场地、工艺流程、配送过程而对外卖是否安全产生疑惑,使原来因为看见而形成的信任大幅度降低。无证餐厅供应外卖、配送过程人为污染等负面消息使比较单薄的信任变得更脆弱。消费者要么放弃外卖消费、要么在无奈中妥协,拿健康作赌注,看运气吃饭。通过封签,封住了包装封口,因为看见而增加信任,避免了不必要的揣测、猜疑甚至妄想。
四是促提升。消费者用脚来投票是市场的规则。因为封签增加了信任、保护了安全,消费外卖的热情会被激发。伴随着外卖市场的壮大,商家、平台获利也可能水涨船高。商家在清晰的责任体系之下运营,把处理纠纷的精力、财力投入到产品的提升,用高品质的产品来赢取市场。因此,只要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推广“食安封签”,共同治理外卖市场,成果必将共享,各方也必将共赢。
2019年,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设计了防拆卸的一次性密封包装“食安锁”,发布了《外卖食品包装件》团体标准,并由美团点评、饿了么在外卖配送中试点推广。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外卖食品配送中存在送餐人员服务不规范导致食品被污染的风险和因此而引发的纠纷责任难以界定的难点,决定以“食安封签”的完整性避免食品在配送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二次污染为切入点,通过机制完善、技术创新和多方共治来规范外卖配送服务,用“小标签”来撬动食品“大安全”,守护好外卖食品安全。
2019年8月前,协调美团点评、饿了么投放500万个“食安封签”。2019年底前,美团点评、饿了么继续投放“食安封签”。组织制定“食安封签”方面的区域标准,从技术规范层面助推外卖食品安全。
2020年起,全面推广“食安封签”,实现上海外卖配送能够正常的使用“食安封签”。
目前,上海的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宣传发动有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设计公益宣传版封签和宣传画,召开新闻通气会,所拍摄的“食安封签”宣传片在40多个主要商圈及近百个街镇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站滚动播放。二是美团点评、饿了么积极推广,累计投放1000万多个“食安封签”。位于上海五角场地区的点都德(合生汇店)率先在美团APP的页面上开辟“食安心”栏目,供消费者选择是否使用“食安封签”。三是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做出响应。印制公益版封签、宣传海报等,投放800多万个公益版“食安封签”。
推广“食安封签”以来,所投入的封签在浩瀚的外卖海洋中荡起了一阵涟漪,引起了社会关注,但也面临一些瓶颈问题。
(一)消费者需要“食安封签”的消费共识已形成,但是使用“食安封签”的消费习惯还未养成。
“上观新闻”公众号发表《“外卖小哥往食物里连吐4次口水”后,问题来了:外卖封口,要强制执行吗》的文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622票认为“有必要,能解决很多问题”,占92%;32票认为“没有必要,有点兴师动众”,占4%;16票认为“无所谓”,占2%。可见,希望使用“食安封签”的共识是具备的,但是实际消费中大多数消费者基于“食安封签”尚未全部推广或者其他原因在订餐中并未主动要求商家使用封签,消费者用脚来投票形成对商家的倒逼之势没有形成。
推广“食安封签”,从长远来看可以改进外卖形象,增进消费者信任,有助于扩大外卖市场,对商家而言是利好消息。但是利好能否落实在具体商家头上并不必然。在使用“食安封签”给具体商家带来的直接收益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反而要其增加投入,更多的商家持观望或者放任态度。实践中,平台投放的“食安封签”,有的商家将其堆放在仓库或者发多少用多少,用完就恢复如初。只有少数商家领行业之先,使用商家个性版或定制版“食安封签”。可以说,商家的主动性还不够、内生动力还不足。
消费者对平台发挥治理作用充满期待。一旦外卖发生负面消息,平台便被推至风尖浪口。拥有市场是平台的立身之本,故其天生具有很强的规范、壮大外卖市场的动力,也都在宣传、推广“食安封签”。如美团点评在十来个省市举办新餐饮城市研讨会,投放封签近8000万张,覆盖4万多家门店。但是,封签费用的承担成为影响平台下更大决心的一个主要的因素。据统计,2018年我国外卖用户达3.58亿人,市场规模突破2400亿元。就上海而言,每天约有200万单外卖,以每个封签5分计算,每天所需费用10万多,每年费用不少于4000万。面对巨额费用,若由平台承担,其压力不小,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食安封签”后续的可持续推广。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直关注并试图解决外卖中出现的问题。如2016年修订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要求从事网络订餐配送应当遵守下列要求:送餐人员应当依法取得健康证明;配送膳食的箱(包)应当专用,定期清洁、消毒;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但是,所有法律、法规和规章都未对是否使用“食安封签”进行规定。2019年5月发布的《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指出,鼓励餐饮外卖对配送食品进行封签。对于定性为鼓励性的工作,监管部门更多的是运用宣传、引导和激励的软措施。这项软措施要发挥功效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培育消费者新消费习惯和市场新交易规则,无法立竿见影,需要监管部门的久久为功的耐心、韧性。
一是要在商家上实现突破。两家平台各筛选出连锁或者外卖数量大的1000家商家,由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上门宣传发动,鼓励其使用 “食安封签”,培育出行业标杆。遇有推广难题,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解决。
二是要在区域上实现突破。各区要在试点商圈中选定一些区域,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形成“食安封签”推广示范区,发挥引领作用。
三是要在平台功能上实现突破。引导美团点评、饿了么在各自的APP上商家的销售窗口中设置“食安封签”栏目,既增加使用“食安封签”的辨别度,发挥封签在交易中的加分作用,又引导商家遵守承诺,自觉使用封签。
在推广“食安封签”中,消费者是核心,关键在商家,发力点为平台,外卖小哥是参与。这就需要花力气在相关主体间形成推广的共识。要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张贴“食安封签”宣传画,在电视台、电梯广告、商圈宣传屏上播放公益广告,综合运用新闻媒体、新媒体等进行宣传造势。要抓住舆论热点,主动发声,借势借力开展宣传,保持社会各界对推广“食安封签”的关注度。要借鉴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发动保险公司对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的餐饮单位赠送封签的做法,通过有效结合、有机融合,发动所有能够发动的力量推广封签。要做好对商家、平台、外卖配送人员的宣传培训工作,将政策宣传好、利弊讲清楚,消除顾虑,激发动力,将与外卖安全紧密关联的各方发动好。
要在尊重消费者意愿的前提下,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形成交易规则和长效机制,用制度和机制来引导、鼓励使用“食安封签”。
一是技术规范上,起草区域标准《食安封签管理技术规范》。依靠二维码等技术,将“食安封签”与购买清单、商家信息、配送信息等链接,提高所使用“食安封签”唯一性的概率。
二是在行政管理上,起草《上海市食安封签管理办法》。重点规范什么是“食安封签”、怎么样去使用“食安封签”、如何管理“食安封签”等问题。要在鼓励上做文章,将使用“食安封签”与放心餐厅、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等结合起来,避免推广工作缺乏抓手的窘况。
三是在纠纷化解上,起草《外卖食品纠纷处理指南》。重点区分不使用封签、使用不相同类型封签等情形下,事实的判定和责任的归属。目的是通过规则的制定和实施,避免纠纷发生或快速处理纠纷,形成鼓励使用封签的导向。当然,该指南的适用是建立在当事人合意的基础上,并不排除当事人通过人民法院进行救济的权利。